黃小晶
  隨著新型城市化發展和建設世界級珠三角城市群的步伐日益加快,以國際大都市定位自身的廣州與世界的聯繫更加緊密,“讓廣州走向世界、讓世界瞭解廣州”正在切實落地。身處全球化“橋頭堡”的廣州,再次迎來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的歷史機遇,正通過積极參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,與東南亞等國家加強產業合作,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,實現外向型經濟向開放型經濟的轉變。
  廣州有“羊城”之稱,廣州更與“洋”源遠流長。
  一個“洋”字,承載著千年來廣州面向海洋走向世界的煌煌巨變。
  廣州與海洋淵源深厚。形成於秦漢時期的中國古時海上絲綢之路,最早始發港即是廣州。東漢時期,大秦(羅馬帝國)商人已第一次經由海路到達廣州進行貿易。唐朝顯慶六年,伴隨著繁榮的對外商業貿易,唐朝政府在廣州專設“市舶使”,總管各國朝貢事宜以及海路通商、征收“舶腳”。廣州是唐朝唯一設置市舶使的城市,在帝國的對外關係上有著特殊的地位。唐宋時期,廣州成為中國第一大港,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市。元代時,廣州的中國第一大港位置被泉州替代,但仍居第二。在海上絲綢之路2000多年的歷史中,相對於其他沿海港口,廣州被認為是唯一長盛不衰的港口。明初、清初海禁,廣州長期主導“一口通商”局面。
  一個“洋”字,也為搭起了“通洋”平臺的廣州帶來了新的活力。
  1957年4月25日,第一屆“廣交會”(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)在廣州中蘇友好大廈開幕,成為新中國衝破西方經濟封鎖與政治孤立、打開通向世界大門,與各國平等互利、互通有無、對外貿易的時代窗口。此後“廣交會”一年舉行兩次,2007年4月第101屆起,改名為中國進出口交易會,至2014年已舉辦115屆。廣州繼承和延續了兩千多年通海放洋、廣納商機的貿易傳統,再度成為中國的對外貿易中心。
  廣州實施了“惠洋”政策。伴隨著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,到1985年廣州全面展開經濟體制改革方案的形成、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,廣州繼續發揮對外貿易中心優勢,大膽引進外資外才,進行以發展經濟為中心的現代化建設,開闢了中國曆史發展的新紀元。1985年至1998年,廣州作為全面改革、中國第一批對外開放的城市,成為招商引資前沿,外商紛紛來穗投資,推動廣州走上了飛躍發展的輝煌商路。1992年,以鄧小平南巡為契機,廣州率先不斷解放思想、實事求是、與時俱進、開拓創新,推進經濟體制轉軌,建立現代市場經濟體系,先行一步的市場化改革極大地釋放了經濟活力與潛力,使廣州經濟“八五”期間年均增速達到史無前例的近20%。進入新世紀,廣州充分發揮外向帶動戰略優勢,大規模建設機場、港口、會展中心等重大基礎設施,再創了經濟發展新優勢。巨大的發展成就使廣州躋身五大國家中心城市之一。
  廣州接納了四方“洋”客。2010年,廣州以舉辦精彩絕倫、聞名遐邇的第16屆亞運會為契機,實現了“羊”與“洋”的融合,進一步提升了國際地位和形象。羊城廣州,海納百川,迎接四方“洋”客,廣州亞運會“羊洋得益”,促進了商貿交易、建築建材、信息產業、現代製造和服務業等的蓬勃興旺,推動了城市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,與亞運會關係密切的旅游業、商業、金融保險業、信息咨詢業、餐飲業、房地產業、郵政電信業、會展業等都得到快速發展。
  一個“洋”字,道不盡廣州這座千年商都與世界的聯繫發展。
  廣州很早就與一些外國城市建立了友好關係。從1979年結交第一個友好城市日本福岡至今,廣州已與美國洛杉磯等30多個國際城市締結友好城市關係。白雲山雲台公園裡有一個“誼園”,存放著廣州與這些國際友好城市結盟留下的友誼結晶,誼園已成為廣州市的外交窗口。廣州的國際視野還立足於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組織(UCLG)。廣州是該組織的聯合主席城市。2012年11月,首屆國際城市創新最高獎“廣州獎”在廣州公佈評選結果,加拿大溫哥華等5個城市脫穎而出。2014年11月,第二屆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將在廣州舉行,同月,廣州還將舉行“2014中國國際友好城市大會暨廣州國際城市創新大會”。彼時,廣州與國際城市深化務實合作及可持續發展將迎來新的起點。
  一個“洋”字,推動廣州踏上21世紀重建新海上絲綢之路徵程。
  隨著新型城市化發展和建設世界級珠三角城市群的步伐日益加快,以國際大都市定位自身的廣州與世界的聯繫更加緊密,“讓廣州走向世界、讓世界瞭解廣州”正在切實落地。身處全球化“橋頭堡”的廣州,再次迎來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的歷史機遇,正通過積极參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,與東南亞等國家加強產業合作,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,實現外向型經濟向開放型經濟的轉變。
  廣州,正以開放包容、海納百川的胸懷擁抱世界!在廣東珠江三角洲國際化城市群打造中,廣州將再次掀開“羊”“洋”交織、古為今用、洋為中用、中為洋用的新篇章。  (原標題:新海上絲路推動羊城更開放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aylqlcb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